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9月读书笔记(陈淑颖)


作者:陈淑颖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诗集很好读,像听纯音乐一样,没有杂音,抚慰心头。

  “春天责备上路的人。

  所有的芙蓉花儿和紫云英,

  雪白的马齿咀嚼青草,

  星星在黑暗中咀嚼亡魂。

  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

  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

  即将速朽,没有灵魂。

  马齿咀嚼青草,

  星星在黑暗中

  咀嚼亡魂。”

  能写出如此春日的人却从未真正看过春景:周云蓬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终于开始写诗,24岁起又夹着笔去流浪。《春天责备》就是他正式发行的第一本诗歌散文集。

  他一共写了7本书,把自己漂泊路上的见闻和细碎的情感串在一起,缝进诗歌里。

  关于动笔的原因,他自己是这么讲的:

  “我把黑暗的日子拧啊拧。

  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

  为那些

  虚度的光阴命名”

  在黑暗里找出一片光亮来。“盲人感觉到的是黑暗吗?人的手掌上没有长眼睛、手是否感觉到了黑暗的桎梏?同样聋人也无所谓寂静。对于死亡,我们不能以生的角度去感知它,正如不能以视觉来体会失明,不能以听觉来体会耳聋。”

  其实周云蓬最为人熟知的是他民谣歌手的身份。周的歌词和诗一样,野蛮又孩子气,充满怪力乱神的想象意境。他在一首歌里向无数人抛出同一个问题--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天南海北的回答涌入歌中,有人说“我无所畏惧,吃泥土”,有人说“我吃肉骂人单相思”,有人说“我发呆!要像阳光下的木头”。

  回答与问题本身一样荒诞,周云蓬躲在吉他背后偷偷地乐,大喇喇地收录下每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声音。

  常有人拿他和史铁生比较,我觉得史更具有“悲剧内核”的意味,情绪更浓稠,像是一时迸发出的火山岩浆,叫人避无可避,灼热又刺目;

  但周更像是四海为家的流浪诗人,他把个人的悲剧稀释进诗和歌里,荒凉却不哀寂。如春日街边的野生歌手,并不为过往行人的驻足聆听,只在唱出的那一刻用尽生命的全部力气。

  一份如同春天般的野蛮生长的生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