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六月读书笔记(谭辉)


作者:谭辉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2年06月17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在⼯作之余,我拜读了余⽂森教授的《核⼼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此书以学⽣的核⼼素养作为主线,层层深⼊地告诉⼤家在核⼼素养的导向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达到这个⽬标,在达成⽬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什么,为什么要关注这些等等。其目标指向⼀点,那就是:以素养为核⼼,让学⽣成为学习的主⼈。其中“学会”⼀词很重要。⽽要达到这个⽬标,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弄清核⼼素养的概念

  “核⼼素养”这个词,我们常听到,但它具体指什么,却⼀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关于全⾯深化课程改⾰,落实⽴德树⼈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应具备的适应终⾝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其中关键能⼒是指阅读能⼒、思考能⼒、表达能⼒;必备品格指⾃律、尊重、认真。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培养他们的三种能⼒和三种品格。⽽这三种能⼒和三种品格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师灌输的,⽽是学⽣⾃⼰学会的。

  ⼆、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书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是:让学⽣有价值感,让学⽣对未来充满信⼼,让学⽣成为快乐⼈。⽽让学⽣成为快乐⼈有两⽅⾯意思,⼀是让学⽣具有寻找快乐的能⼒,⼆是带给学⽣快乐。如果教育本⾝不能给学⽣带来快乐,他⼜如何去寻找快乐呢?所以,让学⽣“乐学”是教师的⼀⼤任务,只有在“乐学”中,学⽣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成为⼀个快乐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这个过程所带给他们的情绪体验,否则会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将关注点转移到学⽣上来

  聚焦核⼼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其关注点应该有所转变。在课堂上,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是兴奋的还是有⽓⽆⼒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注学⽣的参与状态:是少数精英参与了,还是⼤多数孩⼦参与了;关注学⽣的交往状态:是否真的在讨论,是否陈述了⾃⼰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关注学⽣的思维状态:有没有问题提出来,是怎样解决的;关注学⽣的⽣成状态:他们从这⼀课时学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法,还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四、运⽤多种教学策略让学⽣主动参与

  在这本书⾥,我还了解到⼀种阅读教学模式及情境化的具体策略。本书系统⽽明确地提出阅读教学模式的步骤是:读⼀读,听⼀听,想⼀想,说⼀说,背⼀背,做⼀做,写⼀写,讲⼀讲。这种教学模式挺适合⼩学语⽂教学课堂,且全是学⽣的活动。学⽣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发⽣的,他们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这是符合学⽣的学习规律的。

  创设情境,对于⼩学⽣来说很重要,许多名师都提出情境化教学策略,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似是⽽⾮。通过学习情境化教学策略,我明⽩了有以下⼏种⽅式:联系⽣活实际、实物、图像、动作、语⾔(朗读,描述,⽐喻)、新旧知识和观念、背景知识和场景、问题等。

  余⽼师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核⼼素养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培养核⼼素养,也知道怎么培养学⽣的核⼼素养。相信,如果我们真的把核⼼素养作为圆⼼,以学⽣为半径,那么画出的⼀定是教育的圆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