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能力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如果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会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如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等。中公专家将为广大考生详细介绍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希望对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学会共情。
共情是师生沟通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能够做到共情,学生会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中听出潜在的信息和主要问题,获得关键信息,进而提高沟通效果。
第二,注重语言艺术。
教师要多使用接纳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批评、责备,或者学生难以接受的语言。如采用开放式的沟通语言,即"什么""怎么""你的意思是……"等,少用"为什么"来询问,慎提敏感问题。谈的过程中,注意还要以"好""是""原来如此"等语言,以鼓励学生继续表达。
第三,发挥无声语言的魅力。
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无声语言在情感教育中的特殊魅力。如声音要热情、平稳而坚定,音量大小要适中;要面带微笑,表情开朗,下巴放松;要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作用,善于以目传神,以目传情,以目传意等。此外,可以用点头、身体前倾、皱眉等肢体动作来回应学生的表达。
人际沟通犹如呼吸,它是生命的必需。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相识,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理解,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信任。特别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沟通尤为重要。教师们有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时学生爱戴你、尊重你,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你讲的话有多么深刻的道理,也不在于你有多么深厚的专业功底,而取决于你与学生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浅沟通方式即正常普通的沟通方式,只是传达信息和情感,多数以通知或商讨为主,传递的情感都会先入为主加入沟通者的主观意识,以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导向收场。不太注重认真与耐心倾听的过程。只是当时听过,当下解决而已,没有后期的情感追踪。同类问题容易出现重复发生的现象。用对方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去取得信任,达到成效。以同等的尊重和换位的方式,客观理性的摆事实讲道理。真诚付出换取理解与配合度。在短期内追踪沟通效果,避免出现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在沟通前先建立牢靠的感情基础,对事情的谈论不会触及对方的情感底线, 在沟通时注意先肯定后引导。先有同理心再提出问题的缺失。对问题的严重性要分析透彻,掰开了揉碎了。不含糊不清,不给对方造成误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赢得对方的深度理解与支持。不只是让对方去换位思考,而是让对方去体验自己在做的事情,和完成事情的难易度,来加深印象与增进了解。在付出的过程中去体谅对方,去学会宽容。此种沟通方式是最具沟通效率的方式。沟通的效果离不开沟通的氛围,营造对方喜欢的环境和场景,会加深沟通的深度。人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下容易消除心理防备,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与观点,前提是感受到关爱与坦诚。
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赢取学生的信任,用真诚与关爱去打动学生的心,用有效沟通来达到沟通的效果,用体验式沟通来赢取沟通的话语权,用情景式沟通来唤醒沟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