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习了薛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第一,解决了我个人一直困惑的一个概念。我们学校的语文课题也涉及到了语文核心素养,但我对“素养”一词的概念 一直是比较模糊,为了写论文也找了很多材料,也找到了那四个概念,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总感觉比较抽象的话术,薛老师这种通俗易懂的说法让我对这个概念更进步。 用语文去做事,做成事,做正确的事,坚持把事做正确。第二,关于学习任务,我们的课堂也会经常这么做,我过去对于学习任务的理解,仅仅是每个板块的大问题换个名称,其实就是活动,而不是系列化的任务,说到底还是基于"知识为纲” 教人做题的设计理念,是对学科知识、 技能层面的训练,并没有关注到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站位始终不高。薛老师讲的哪些例子,任务设计得感觉非常有趣,我也想这么操作番,然而转念想, 我这个任务下去以后,学生真的理解我的用意吗?像这个奏折、演讲之类的,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非常高,我真的可以收得了场吗?说到底,其实还是我个人,怯于迈出舒适区。其次,即便是运用了,但往往是不成体系,, 没有任务群的意识。第三,我想就这次讲座,结合言说话题,对我之前上过节课《威尼斯的小艇》, 进行个简单的修改,我的想法是,整节课带领学生畅游异域风光。设计三个任务:任务一,整装待发预备起航。这个板块是扫清学习障碍,解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第步是为言说做准备,对应言说目标的说对,说正确:任务二,按文索艇,初识水城。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图片,讲一讲,如果你是小艇的船夫你会怎么拉客?这个任务的设计将小凝和船夫放在起,学生在介绍小爱的特点的过程中,将船夫驾驶技术融入进去。第二步的拉客,其实就是个提升 ,在充分了解小疑的特点,以及船夫高超技术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整合.再加工。你得说到点子上,说流利,说生动才能达成效果。任务三,泛舟水上,乘艇赏景。如你所愿,乘坐上小艇了,请你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一个最喜欢的镜头,说给没去过的同桌听?进而对威尼斯动景以及静易进行个欣赏。 最后个任务是交流、互动层面的。依日是要深入文本,想象画面,才能说明白,再通过对话交流,将话题说得更深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