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夏永立老师的《数学复习课的“三重境界”》,让我受益匪浅。
复习课,不能让学生拿着昨天的“旧船票”登上今天的“新客船”,只是进行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复习课也不是“炒冷饭”,而要“好吃又有营养”;复习课更要“旧瓶装新酒”,让学生能品尝到新的“数学味”。因此,好的数学复习课要具有“三重境界”,才能让学生在复习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第一重境界是“打补丁”。复习课不只是学会巩固应用,更要做到“查漏补缺”。在复习课上,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时,教师总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给他们“答疑解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精心设计了许多“易错题”,让学生去反复练习。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学习世界,了解他们的认知障碍,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想一想,我们在进行复习时也会进入这样的死循环,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认为的他们的易错题。
第二重境界是“串珍珠”。复习课不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更要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思维导图,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动手“串珍珠”,将知识进行新的重组,有利于形成数学学习的结构化思维。
第三重境界是“开窗子”。复习课中,教师要学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就会在知识的完善和整理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理想境界。
总之,让学生看得更“远”一些,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增长新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