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一书中那些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个性化的解读,那些经典的教育言论、深邃的教育思想、艺术的教育技巧,让人惊喜,让人豁然开朗,也让我深思揣摩。
一、主要观点: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读后感:
读完华师大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我颇有感触。书中经典的案例与深刻的评析,解除了我的疑虑,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
1. 平时的备课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这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是不连贯的,不系统的。
2. 课堂的有趣不应该只局限于电影、歌曲等等。事实上,教学环节的精妙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也能高效地习得知识。
3. 以往的教学中,我没有意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总是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填满整个课堂。聆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才能得到及时真实的反馈,从而改进教学。
4. 平时的听课、评课有时候对我来说只是一项任务,而不是真正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这本书告诉我,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走进别的老师的课堂,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让我们正确地评价自己,不断反思,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
总之,“高效、有趣、动静有序”就是理想的好课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就是我们课堂成功教学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