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收获很大,特别是《教育要追求“思”的在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其实,魏勇老师的“教育要追求‘思’的在场”,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把课上得始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没有机会分心。
关于课堂教学,他认为,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有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就会生发出最有成就感的创见;要教会学生怀疑,没有怀疑的精神,就只会人云亦云,无法接近真理,真正的学习就无法发生;要教会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建立辨证的哲学观,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对历史和前人所谓的真理都要谨慎地辨别和运用。在书中,魏勇反复提到“思”:教育要追求“思”的在场、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为了充满思考的课堂,这也是一个理想的课堂,即存在主义者的课堂。
一直以来,魏勇老师都把“为尚未到来的社会培育新人”作为自己的教学宗旨,所以他的课堂风格,既是启蒙式的,又是启发式的。真正的课堂需要留给学生值得一生铭记的东西,包括知识、情感、文化等,但最让学生受益的应该还是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富有意义,才有生命力。
虽然魏勇老师从教历史学科,但并不妨碍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以自己的角度去阅读、体味、思索并审视自己,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做一名“明师”。重新定义并明确教师角色、好课标准等,真正让课堂回归学生本位,回归“人的教育”,杜绝有“课”无“人”的教,力避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做一名心中有“人”的教师,追求有人、有呼吸、有气息、有生命、有温度的在场的教育,这是该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同时,要享受职业的尊严和欢乐,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是一名思考者,学生的精神导师;一名创造者、变革者,好课堂的工匠师;一名学习者、践行家,教己育人的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