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折射生活大变化》研究报告
(一)从饮食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20年代70世纪时的生活,家里的粮食主要是玉米面,而大人们总是会变着花样把食物做得更好吃一点。当时油也很少,只有过年才能炸油条和芝麻叶。到了20世纪80年代,买东西必须要用全国粮票,那时一点麦芽糖在孩子们眼中就是极为可口的零食。而到了现在琳琅满目的各类食物、商品一年四季应有尽有,让人挑花了眼。
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正是国家站起来、富起来的受益者。过去吃饭时,考虑的是“下面条、煮玉米糊糊”,而现在我们不仅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粤菜、川菜、湘菜……更是在自己国家就能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我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只需在手机上戳几下,动动手指就有人送餐上门。
饮食的变化,反应着时代的变迁。困难的时代里,填饱肚子已是不易;踏入新时代后,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对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最初的渴望温饱到现在追求吃得好、吃得精、吃得环保、吃得健康,饮食依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时代的发展变化让我们的舌尖品尝到更多美味佳肴,让生活更加美好。小小的饮食生活的变化,见证的却是国家一步步的繁荣富强。
(二)从服装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
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随着季节、时尚的变化不断地添置新衣;从单一的“老蓝布”到多姿多彩的服饰;从自己做衣服到在商店里随便挑选。服饰,也是时代的标志之一。衣着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进步,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物资属于极度匮乏的时期,衣服经常是打满了补丁,样式不分男女、好不好看,以不冷为原则。衣服肥大了就用绳子在腰上和裤腿上一绑。上世纪50年代,色调单衣的工作成了抢手衣裳,只有周末或者走亲访友才会拿出来穿。60年代,拥有一台缝纫机成了当时社会人人追求的时尚。到了八九十年代,服饰的款式也越来越多了,穿上喇叭裤,牛仔服,脚蹬小皮靴便会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
如今,每逢换季,人们都会重新购置一番行头。购买渠道也是非常丰富,商场、网购,服装的变迁,记载了流逝的岁月,记载了社会的发展历程。
(三)从交通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随着交通网的建成,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成了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国初期:由于道路崎岖,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交通几乎靠双脚,也出现了一些人力车、板车、牲畜拉车等代步工具。七十八十年代:自行车驶入千家万户,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拥有自行车便可以称为小资之家,听着清脆的铁皮铃铛,坐在二八大杠上的孩子依偎在父亲的怀中,岁月的温馨是人永久的回忆。九十年代,摩托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也陆续出现,速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私家车已经不足为奇,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交通工具的变革见证了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也更趋于多元化。过去的漫长旅程,如今一步之遥便能实现。交通方式发展带来的便捷,切实增强了新时代下的幸福感。
(四)从住房变化看时代变迁
“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居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农村到城镇,从平房到楼房,从狭窄到宽阔、从栖身到宜居,对于经历岁月流转的人来说, “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家”是低矮的土房三两间,厚重粗糙的土墙壁,陈旧落漆的窗棂,摆满琐碎物件的窗台,以及几把自制的家具,远远望去,俨然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欣喜地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平房,整洁敞亮,还有一个舒心的小院落 。家里安上了电话 ,电视也换成彩色的。随着城镇化脚步的不断推进,“拆迁”成了牵动人们心弦的重要词汇。人们搬进了小区,拥有了三室一厅的多层楼房 ,还换上了有线数字大彩电 ,有了电脑网络,舒适的栖身之所甚感欣慰 !
(五)从通讯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什么时候,家书总是寄托着最深的牵挂。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人们的通讯方式也是日新月异。现在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任意切换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这情景在人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然而,这在40年前是想都想不到的。从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BB机,从移动电话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讯方式的变化正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生活。
过去通讯靠写信,写信以后就要寄很多天才到位,没有其他了,自己私人没电话,单位机关才有电话。90年代新兴就开始流行起BB机,当时大街小巷个个夹个BB机在裤头。到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通讯工具——移动电话,即是“大哥大”,拥有大哥大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快,便携式移动手机取代了身躯庞大的“大哥大”,如今,通讯的渠道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个个老物件,好像在诉说着往昔岁月。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搪瓷茶缸是爷爷们那时的掌中宝,洗的发白的牡丹图纹印花床单是珍藏着大妈们青葱岁月的陪嫁物件,如今日常生活中随处甚至渐渐消失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却是当年让家家户户啧啧称叹的“几大件”......人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聚拢在一起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记录着,表达着,虽默默无声却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