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于老师的教育随笔《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我深有感触——书中的每一辑,既有于老师的经验之谈,又有典型的事例叙述,让我如临课堂,聆听于老师的语文教学真谛,对照自己的教学,也有许多反思。
于老师从1962年投身语文教育工作,四十多年来,一生“痴迷”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他用心创设课堂艺术,想点子、找办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滋有味的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于老师说,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我深感非常赞同。
在于老师从事教育的四十多年里,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忘记曾经是个孩子。在他的课堂上看不见师生之间的代沟,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面对一群稚气顽皮的孩童,他总是和颜悦色,言辞幽默、谈笑风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生没有紧张感和恐惧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于老师善待学生,还体现在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用成绩的枷锁来捆绑学生的特长发展。对待淘气好玩的学生,他能蹲下来,对待学困生,他能“手把手””教,“抱着走一段”。他甚至崇尚“微笑教学”,学生给他的名片就是“微笑”和“负责”,看于老师的视频课堂,他总是走下讲台,面带微笑,循循善诱,也只有如于老师这般学识渊博、谈吐幽默,才能让学生敬佩喜欢,亲其师、信其道,实现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于老师多次谈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把写字和做人联系在一起。字有横撇竖捺多种笔画,书写时一笔一画都有章法。练字能让人心静,精力集中,也能让人做事认真、有条理,还能培养意志和审美情趣。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学校总见到这样的标语,然而它不仅仅只停留在标语上,更应该被加入教学实践当中。
当然,于老师在书中谈到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读于老师的文字,让人如沐春风、如望秋月;回顾于老师四十余年的教育之路,更让人历历在目、启发颇深。我想,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老教师的故事里吸取宝贵经验,苦练内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必将有益于今后的语文教学,更有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