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带着满腔的热忱,我踏进了教师这个岗位,我曾经激动、自豪,雄心壮志地决心带领我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卖出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转眼六年过去,时光荏苒,教学的琐事,家长的自负和不理解,学生的调皮捣蛋,不思进取,都在渐渐消磨我的热情。“佛系”这个词语日渐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默默地跟自己说,算了吧,又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何必管太多呢,再说了,这只是一份工作。
初晓张桂梅的事迹,确实震撼,但是感动之余,我亦强行给她的生平事迹找到了很多的“合理性”。她无父无母,无儿无女,失去丈夫后孤身一人,无牵无挂的她自然可以一头扎进她的事业。而我们呢,复制张桂梅悲剧而又伟大的人生,遥不可及。我相信社会大力报道张桂梅的事迹,也并非让我们以如此壮烈的方式实现人生的价值,但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也曾静静地思考过。我们虽然无法也不愿去复制其不幸的人生遭遇,但是张桂梅的事迹,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学习:
在孤儿院成立之后,张桂梅担任院长,并兼职“义务家长”,亲自去抚慰那些因为失去父母而哭闹的孩子们。中考前四个月时,为了不让男生们沉迷于网络,张桂梅亲自把铺盖搬进了男生宿舍。她和32个男孩子住到了一起。早上六点钟就叫男生们起床,晚上就去一个寝室一个寝室,一张床一张床地清点人数。男生们都感动了,中考试,有22个学生都考了500分以上,轰动了全县。张桂梅宁愿自己穿朴素点,都要把钱节约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如果我们的每个家长和老师,都能够像张桂梅那样去陪伴和对待孩子,那么幼苗就不会长歪,孩子就不会沉溺于网络,就不会不珍惜读书的机会。他们就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成绩!
张桂梅的精神的确感动了很多人,但是,在教育扶贫的战线上,张桂梅的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桂梅当年病魔缠身,需要大量医药费用,都是领导们、老师们、好心人给她捐献的。但是,别人给她捐款,她就去给贫困学生捐款。无论是孤儿院,还是免费女子高中,张桂梅都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她的这些教育贡献,除开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外,还有很多社会好心人、慈善企业家的支持。他们,不能够像张桂梅那样站到教育一线去帮助孩子们,但是他们在背后捐款建校,默默支持张桂梅为贫困山区学生所做出的一切。
正如给张桂梅治病的医生所说“事业是大家的,身体是自己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事业,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带病工作”的精神可以嘉奖,但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一个人,无论是教师还是扶贫工作者,还是家长父母,都必须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去更好地工作!
张桂梅虽然是上个世纪的教师,却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个社会需要像张桂梅那样真正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的优秀教师!
同时,也需要更多人加入到教育扶贫队伍当中,需要更多人去关注和改变更多贫困学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