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八月读书笔记(谭辉)


作者:谭辉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8月25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和正式落地,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校内校外学业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感受艺术、放飞自我,进行更为全面健康的教育发展。

  美术音乐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都是被作为特长类的小众科目来看待的。如果觉得孩子这方面有天赋,家长才可能比较重视,给孩子找老师或机构专门学习。如果没有看出孩子这方面的特长,大部分就会不了了之。而且,大多数家长即便是让孩子学习艺术,也是更注重专业性技能,希望把孩子打造成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而事实上,艺术教育应当是作为每个孩子都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之一。国家很早之前就提出,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美术也是中小学必须的科目之一。

  只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想下,艺术素质教育被严重忽视和边缘化了。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离不开艺术的陪伴,他们需要多种养分,否则只会导致不均衡的畸形发展。美术对少年儿童的意义,绝对不只是一项爱好或一项技能,还有更重要更长远的意义。

  首先,积极参与美术的学习实践可以熏陶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和能力。美术,顾名思义,关于美的艺术,就是要培养一个人对美的感知、感受、欣赏和表达的能力。审美修养,应该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人需要的重要素养。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才能更好地感受自然,体会美好,升华内心。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一个健康的国家民族不仅需要经济科技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审美水平来匹配。因此,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的审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尤为重要。

  然而,现阶段社会大背景下,日益加剧的教育内卷,让太多孩子绑在繁重的校内和校外各种学业中无法抽身。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超前超纲地学了很多过剩的知识,而成长中同时需要的其他素养却得不到培育。这次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无疑是给这种不正确的现象踩了急刹车,目的是希望校内外教育回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少年儿童为什么要学习或参与美术活动?除了提高审美素质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运用艺术的思维很艺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大多情况下是理性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而艺术思维是更偏重感性和直觉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些时候,靠理性和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感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却可以解决。因此,建立养成一些艺术思维的方式会是对理性思维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因此,对儿童少年来说,学美术不仅是技能,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手段。事实上,当我们让孩子从学美术技能和效果的狭窄范围跳出来,把它当作一种连接和拓展的手段时,会发现美术可以帮助孩子走到更宽广的领域。

  综上,艺术素质和艺术思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能力和素养。“双减”的根本目的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减”也再一次提醒我们,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我认为,培养具有艺术眼光和艺术思维的综合人才会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