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八月读书笔记(陆慧)


作者:陆慧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8月19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7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课内减负主要围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两方面进行。其中,就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我感受颇深。

  当下,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在有的地方和学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常听身边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作业太多,有的甚至写到深夜。周末课业也多,学生苦于应付,在简单机械训练中刷题、背书、背答案,没有时间独立支配生活,没有时间观察思考、独立创造……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学生的想象力、可贵的好奇心、灿烂的见解都在无尽无了的作业中被淹没。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社会各界都应再次发出呼吁:解放学生!

  就“作业”来说,我认为,其具丰富内涵,伴随每个人一生。对学生来说,作业是教与学过程中避不开的话题。但要注意,“作业”的内涵绝不只是狭义的纸面书写活动,它是包含很多方面的“活动”。在“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布置,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控书面作业,增加能力锻炼

  关于学生作业,教育部相关规定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这是关于学生书面作业在时间方面的要求。那么,教师可不可以多设计读书、背诵、查阅资料、采访、表演、社会实践类作业,真正使作业成为劳动教育组成部分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是应该提倡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从过重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作为学校学习的有效补充,作业不只是巩固学习成果之用,更应该有拓宽学习领域、增长见识的功能。一味机械重复性的书面作业,除了提高一时分数之外,更多的是使学生身心疲惫,视力下降,兴趣锐减。

  二、优化作业设计,拓展想象空间

  在作业设计方面,中低年级的作业要侧重作业的趣味性,实操性。比如可设计一些亲子活动作业,中高年级要侧重逻辑性,实践性,可以设计如续编故事; 查阅资料等等,均不失为学生喜闻乐见、饶有趣味的作业。

  三、丰富课余作业,落实活动体验

  小学生喜欢模仿,编排课本剧可以满足学生的模仿需求。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的作业,通过第二天的班级课本剧展评形式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课本剧编排作业,加深了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地体验了文本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体验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表演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生活,参加研学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参加体育锻炼、感恩行动等等,均为“作业”组成部分。我认为这样的作业,非但不影响学业,反而对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极大促进。

  四、分层设计作业,关注个体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师要承认小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差异性,尽量不要“一刀切”式留作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已经会了的作业,不要机械重复地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多给学生设计几个层次的作业,优秀学生完成拔高类作业,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基础巩固类作业;学习吃力的学生完成“兜底”类作业。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完成的作业选项,因为是自主选择,一定不会有抱怨作业多的现象。

  总之,新时代“作业革命”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书面作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尝试和探索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作业”,降低学生近视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