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8月读书笔记(周爱英)


作者:周爱英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8月19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双减"都减掉了什么?双减政策的推行,用一句话可以总结:减轻教育成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策中还有几个要点:学科类培训不占用节假日、寒暑假;线上培训一节课不超过30分钟;禁止开展学龄前儿童的相关学科类培训(包含外语);严禁要求家长批改、检查作业。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真正的学霸,不一定是靠刷题刷出来了,但他们普遍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非智力能力以及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这些是应试教育中,较少考核的。

双减政策下,学校和家庭都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策划、开展集体活动,帮助孩子发展各项能力,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素质教育。

说到素质教育,我脑海中跳出两个字“芬兰”。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才出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双减”政策指向了“素质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芬兰的教育。他们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不求躁进、不讲形式、不以赢为目标”的教育本质。

1、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芬兰人认为:"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他们不以分数、输赢作为规定,而是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不也是如此提倡的吗?

除此之外,叫停外培乱象,也是为了让家长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而非花钱就能让孩子学习扶摇直上。芬兰的教育学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他们建议,家长和学校能在各方面多加察觉,协助和配合孩子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非只看每次的成绩,下滑了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也是双减政策所希望达到的。

2、刷题不一定刷出来“学霸”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状元,他们几乎都兴趣广泛,并非只会做题的“刷题机器”。本次“双减”政策中,也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其中家长讨论比较多的是:“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这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不再是对着课本“硬灌”就可以了。写到这里,我想起芬兰老师在给孩子出题测试时重视的一个原则,叫做“证明你会了”。也就是要求孩子在测评时论证自己的答案,证明他确实学会了。有些学生还会提供学习证据,展示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理解,进而得到更高的分数(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学)。

芬兰的老师,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的内容,就不会再额外花时间重复演算。给学生自行消化、吸收的空间和时间。“双减”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目的是希望减轻家长的辅导压力,也能让学校因为整体学生质量的提升,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这一点上,让我想起了《他乡的童年》中的一幕:孩子学不好数学,老师反思,是不是教授方式不对?而不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更不会给孩子贴标签。按照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我们也有希望盼到那一天。

所以,双减政策在我看来,是把学习这件事,交到了孩子手中,希望他们自己掌舵。激发学习自发性的同时,减少外力作用。教师可以做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助手,而不是“舵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