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双减”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这篇文章,通过阅读让我明白双减是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认为非常重要,就小学高年级而言书面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布置重复机械的作业,或者作业过多,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表面上看认真写作业呢,实际满脑子想的是动画片或玩具游戏等,碍于父母作业逼得紧,很多孩子就坐在书桌前做样子,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过多的布置作业练习,对孩子们学习来说没有益处,没有快乐,对内心都是伤害。本来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心想学好的愿望很强烈,由于过多的作业练习,导致孩子们对该学科厌倦,对老师憎恶,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学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有对知识的渴望,对神秘世界的探索,永不止步,在探索中收获快乐与满足。由于繁多的作业练习,让快乐成为一种痛苦,一种煎熬。过多的作业练习,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的产生过程,没有疑问思考,只是应付繁重的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都会适当的留一些作业练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适当的练习,会促进孩子们不断进步。
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让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
双减可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最初是为解决“三点半难题”而提出的,但现在,课后服务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还要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不仅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还开设丰富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实现校内减负,还要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课后服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完成课后书面作业,保质保量。学校老师在作业管理上大有作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不再是简单地学校多“照顾”孩子几个小时,而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课后服务让孩子动起来,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学生普遍欢迎的体育活动,助力学生成为终生的运动者。课后活动的斑斓多彩,也吸引着学生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充满意义的现实生活。
双减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布置弹性、分层与个性化作业,避免以数量谋质量、高耗低能等问题,实现作业设计思路的转型、形式的立体化以及内容的创新。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提升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双减可以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