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读写能力 培养思维品质
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相辅相成,语言能力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英语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侧重梳理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延续和升华,应基于语法、语境、和语用三要素,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课第二课时设计思路要遵循以下三个理念:
1. 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共同发展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记忆和模仿层面,教师应在情境中让学生多说多用。
2. 设计多样任务,引导学生在深入的主题意义探究中发展思维品质
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应深挖文本,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文化差异。或者根据文本特点,补充相关阅读材料,多样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审辩等思维能力。
3. 对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机会
在教学中,应找到文本与生活的对接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书中笔者举了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三的案例,高中的文本信息量大,结构较复杂,因此我这里拿我们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第二课时为例。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的习俗,并用英语进行正确的表达。在教授本单元Gramma time 和Fun time 时,可通过对story time的复述,归纳学生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关键要素,即when, what to do, what to eat等,创设“festivals in a year”这一情境,呈现大量语料,让学生观察和归纳英语月份的拼写规律和缩写规律,播放夏天的有关素材,对Fun time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迁移,介绍各个节日的气候和天气特征,引导学生回忆刚过的六一儿童节,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进行描述,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西方节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等,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文化习俗,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为输出做准备。
英语的表达输出形式有两种,即口语和书写,呈现的是语言文字,但其背后是人的思维。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概要写作呢?
概要写作是“阅读+写作”的复合型任务,即读写结合,是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结合体。
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自2017年出现在上海高考试卷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概要写作的教学中,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1. 从逻辑思维入手:
(1) 分析推理找主线
(2) 归纳概括理思路
2. 从批判性思维入手:
(1) 深层阅读助“输入”
(2) 评鉴反思促“输出”
小学的英语写作相较于高考作文,难度固然没有那么大,但依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小学阶段是英语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也是尤为重要的阶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概要写作需要通过有效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来进行写作,那小学英语的写作更是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阅读的输入是写作输出的基础。而位于英语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英语教材是他们学习英语写作的重要参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 梳理知识结构,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利用书中的文本,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或句型,构建语言框架。同时,教师要利用好文本插图,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阅读不仅是读文本,而且是读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 创设主题语境,激发写作动机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更丰富的语言素材。
3. 搭建写作支架,培养写作技巧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梳理出来语篇结构,在输出时,语篇结构就成了学生的写作支架之一。此外,教师还需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指导学生表达的更加完整。还是以Chinese festival为例。(如图)
最后,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的方式,如同桌互评,小组内互评,取长补短,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外显的过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以读促写,学生若能主动学会将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知识和技能整合到英语写作中,那必定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