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六月教学反思2(郑黎燕)


作者:郑黎燕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课程教学>>教学研讨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在自主性课堂模式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学习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就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教学重点。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由此,在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们最长遇到的文言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古文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我们的“语文园地”。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要想读懂文言文, 首先要读通、读顺文言文。所以,我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后,并没有马上进入理解课文的教学中。而是顺着生字回文,让学生们自主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通过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中,结合自悟与小组交流,加之适时引导。学生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读不太懂的小古文。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阶段,学生们学的更带劲了。而且,在“理解文意”之后的“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我又精心设计了《杨氏之子》的三个版本,一步步把学生正在读的《杨氏之子》,穿越回了《世说新语》原稿中的样子。孩子们不仅会读加了标点的《杨氏之子》,还会读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了。对于大多数学生,到了“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应该是可以把这篇文言文背下来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