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六月读书笔记(全梦寒)

读《丁有宽与读写导练》有感

作者:全梦寒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6月02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炎炎夏日,品味名师为我们创造的精神粮食,时有解心灵饥渴之感。这次,我细细地研读了《丁有宽与读写导练》这一本书,感触良多。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丁先生的成长历程与“读写结合训练”的科研成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做教育要有“大情、大志、大心”,下面浅谈自己的一点读书感受:

  一、做教育要有大情

  情由心生,心动意行。丁先生的教育情“真”、情“切”、情“圣”。事业抉择,他选择了教育;事业成功,他继续教育;陷身苦难,他不舍教育;晚年立志,还要再继续教育。这一份一生献身教育的情感,在他一身的历程中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动摇。为此,他不顾自己的眼疾,他辜负了自己的儿女,他没有来得及疼惜自己的爱人。对于这一份甚至超越了亲情的教育情感,无愧于教育的无私、典范,无愧于人们对他的敬意,无愧于教育的魅力。在批斗中,生命垂危之际,是他的学生冲上来护住了他;在全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是他的学生陪伴着他……这些无不是教育大情,大爱之所致。在教育的事例中,很少有感动,我想只要了解丁先生的,都会为他动容。

  二、做教育要有大志

  丁先生晚年激情抒情言志:“留得爱心在,何愁心不灵。科研求创新,育人献终生”。他穷尽一生的爱心,把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令人钦佩。初出道的丁先生可谓平民教师,在见到为难老师的一些孩子,不是心生反感,而是心生忧虑,心存大志,要以改革、改变农村教育为已任。“一定要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成为了他这一生的初始追求。于是他研究孩子,与孩子打交道,找到了两个自己为之终生开拓的泉眼——转化儿童与语文教改。然十年文革的让他被迫中断了自己的教研,自己深陷苦难。可他还不放弃,在“牢改”中还坚持着,并让妻子代替自己继续研究。在走过坎坷、曲折的路,尝尽人间苦难,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他迎来了事业上的一个新的高峰。在诸多荣誉与权益面前,他选择的还是教育,继续攀登,让自己的读写结合更深入,更成体系。真可谓“坎坷不移志,荣誉志不移”。一个平民起身的教书先生做教育做到如此的深入,我们还有什么教育难之可言!还有什么教育难出成就之可说!高等的教育学府出生,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优越的教育科研条件,百花争艳的教育氛围,如果是,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志出了问题呢?不谈有大志,贵在志不移。

  三、做教育要有大心

  教育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除了要有矢志不移的教育志向与情怀,还要有大心。所谓不能顾全局者,不能谋一隅。丁先生的科研之路,也让我深受启发。“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是丁先生的科研品格。在浩瀚的教育大海中,如何不迷失,如何摆脱“事务型”,跳出“经验型”,跨上“科研型”,在丁先生教育之路与读写结合的体系中让我看到了“大”心与“细”心的结合;让我看到了弹性和韧性的人生曲线;让我懂得在事业的瓶颈之际的开拓与坚持。

  闲暇之余,还相机搜寻了丁先生的一些科研成果的著作,实感受益匪浅,在此除表达对这位“打不死的小学教师”的敬意外,还要忠心感谢教育先辈们为我们探路,做出的示范以及在教育事业上的伟大贡献。

082f2062b96ded30_b.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