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过华应龙老师赠送我的《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之后,一切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了。我与华老师相识十余年,深知他一直专注于数学学科的教育,融错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内涵所在,但是《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书中,华老师对于教育的“终极思考”却给了我无限的启发与借鉴,让我明白了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对学生发展有什么影响来衡量的。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传授什么。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学生,何来老师之称谓!
对于学生们来说,知识的体系是次要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建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善待他人,养成他们生活与学习上的好习惯。
教育正是如此,起于日常生活的细水微澜,可是风起蘋末,又装点了一个灵魂的外表以及内在。华应龙老师在“上好开学第一课”的环节中,阐释了学生对教师“初印象”的重要性,通过开学第一课,学生们从老师的话语、神态中便能得出简单的结论:我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他的话我是否能听懂,我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假期过去,与新同学见面时,我延续我一贯的和蔼风格,在师生见面会上漂亮地展示自己。例如,准备一些糖果饼干,亲手分发给孩子们,拉近师生距离;介绍自己时,不把自己作为教师,只是作为孩子们的大朋友;让同学们优先体验课堂上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老师的活泼,从而打破年龄隔阂;与家长热情交流,有问必答,让家长放心……
孩子们是最有灵性的,他们能感知到你是否真心喜欢他们,是否真心对他们好。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孩子们眼里,我要成为一个有趣的大朋友,而不是一位严厉的说教者。要打开孩子们的心门,卸下他们的防备,开学第一课就是我最好的“敲门砖”。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想起我,会想起我的教育留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一味的压力与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