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小学生五、六年级的是开始学习素描的最佳时期,“透视”又是素描的基础,因此在五年级下册学习“透视”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从身边寻找了许多学生熟悉素材:公路的图片,铁轨和火车的图片等。并且用手中的相机,在校园里拍摄了许多照片:教学楼的走廊、操场边的树木、排队的学生等。利用这些图片上课,学生们感觉到亲切,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学生观察后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接下来出示课件中的摄影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象,拓宽思路。最后我出示范画并在黑板上演示作画步骤,使学生了解作画过程和方法,解决了教学难点。在学生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能逐一纠正。学生作业效果较好,但创意不足。
不足之处:应增强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先交流。演示时忽略了天空的表现,应让学生自己添画内容,可以避免千篇一律的画面,作业的展评时间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