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四月读书笔记(韩银)


作者:韩银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1年04月23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本月继续阅读了《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

  品德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丝毫不陌生,从小到大,无论是默默守护我们的家人,还是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都告诉我们,品德是做人的准则,是处事的基准。从小就认识到了品德的重要性, 但对于品德的理解,似乎一直都是一种非常模糊的状态。

  在《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对于品德有这样的定义--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品德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基本的心理成分。对于每一个成分,都有各个学派的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相关研究,他们提出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都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学习完这一章的内容后,我觉得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还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这一节的内容。一种品德的形成是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在最初时对于品德认识的缺乏,被动地盲目地对顺从社会规则甚至会对规范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再到社会规范的认同,这是从被动到主动地一个关键的过度时期;最后当对社会规范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后,对其的态度会转变为信奉,这是内化的最高阶段。品德的内化过程,需要个体心理状态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接受经历的不仅是时间的荡涤,更多的是内心的成长。只有个体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景下,通过将社会规范不断内化,使自己的亲社会行为增加,才能逐渐构建优良的道德品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