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简单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数,只要知道大约多少就够了。使用近似数方便了描述与交流,便于解决问题。教材里没有出现“近似数”这个词语,也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通过某些三位数接近几百、某些四位数接近几千,得出这些数的近似数。同时,让学生认识约等号,并用它来表示近似数。
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根据这个情况,我让学生事先调查了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同时让学生猜测一只手机的价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表述事物的数量只要知道一个大概就可以了,不需要准确的数。引入这个概念,学生比较感兴趣。当我告诉学生手机价格是2030元后,设计的一个问题“2000元是一个近似数,2030元是一个准确的数,这两个数哪个更容易记忆?为什么?”这样问,会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
在练习中,有一道题2068元≈( )元,有几个学生认为是3000元,应该让学生多分析,多讨论,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我也在想,三位数的近似数是容易得出的,而四位数是个难点,能否引导学生自己悟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