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清明》描述了清明节人们去扫墓,天气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很悲痛。《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虽然是思乡情重,但也写出了在重阳节习俗是登高,佩戴茱萸。通过学习本组三首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意思。诵读优秀诗文,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诵读导入,学生诵读三首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三首古诗。
2.利用课件检查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
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3.研读古诗,理解诗意。适时适量地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几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