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天气晴朗,惠风和畅,万绥小学语文教研组第六次活动如期举行。
首先,由张玲丽老师为大家执教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张老师虽然是一名代课老师,但是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围绕我校“运用智能交互技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主题,在前期备课组集体备课,组内磨课的基础上,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她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处理教材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写话,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生动的课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让孩子们咀嚼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能力,也给听课的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与回味。
课后,语文教研组成员围聚一起,畅所欲言。张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目标达成和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低年级组的黄晓娟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有三方面值得她学习:生字教学,注重实效;朗读指导,体现过程;语用训练,落实到位。郑娟玲老师认为张老师能认真研读教材,关注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着重加强了朗读的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等。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仿一仿、编一编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全梦寒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教学预设要更加充分,例如“采”和“摘”的区别要明晰,当学生仿写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播放视频或图片……
一次活动,一份收获。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愿我们携手同行,在研究之路上愈行愈远,收获一路芬芳。
(图文:郑娟玲 审核:郑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