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以及语文要素编排,因此,每个单元的教学,都需要着眼于整体。以单元目标统领课时目标。课堂开始,我带领同学们从单元导语出发,聚焦大单元目标,分梯度确定课时目标。因此,明确两个总任务(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后,在18课的第一课时中,我将这两个目标缩小为“有效评价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搜集。”“感受动静结合在语段中的使用能够更好写出事物特点。”第一个目标落实在学生介绍威尼斯上,第二个目标落实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上。除了这两个目标,我还设计了本课的基本目标:1学习生字词,梳理文脉2感受威尼斯的异域风情。第一个目标采用了我比较熟悉的以课堂作业引领的教学方式,以前跟郑老师探讨过得提取重点段落,帮助学生梳理文脉的方式。第二个目标,我感觉落实的不太好,这个目标最好要整堂课,尤其是后面两个段落完全教完后,再引导学生去想象说话,朗读感悟。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想跟大家探讨的。第一,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整合,是否会导致目标是否设立过多,重点偏离,导致想抓的点太多,又一个也没抓好。第二,比如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我就担心学生说不出来。如果你在小艇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感受到什么?我想说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还没有进入威尼斯的情境。是不是老师该做些什么?我自己班级也是如此,遇到这种需要表达的任务时,就沉默了。可是我去城里听课,高年级的学生各个都是口若悬河,我们的学生就那么一两个。很容易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