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所以在研读中,我们也要弄清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这篇中余教授认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老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所以在教学观重建这篇中作者又从三章来阐述了许多观点以及案例给我们指引方向。
1.学生要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中心。在这一点中告诉我们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和任务。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3.原生态学习。原生态学习不仅是学生经验、思维参与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参与的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要尊重学生真实的情感,只有真实的情感表现才能实现真实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但是让我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这本书提出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策略。这些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际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成操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