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二月读书笔记(郑娟玲)


作者:郑娟玲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12月31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翻转课堂与教学转型》读后感
    什么是“翻转课堂”课堂怎么个翻转呢?在本书中,“翻转课堂”是这样定义的: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他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法。所谓掌握学习法是美国的教育学家,心里学家布鲁姆提出的一种有关教与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通过实验和测试的方法证明完成了学习内容,表示该单元学习结束。(如下图)

图片1.png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不同的新途径。教材的翻转,备课流程的翻转,教学方式的翻转,学习方式的翻转,等等。在本书的第三章,还具体列举了很多翻转课堂的实践者和成功者,有著名的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等。读了《翻转课堂》后,主要以下几点感想:
    一、“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的课堂是长期以来一种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用的是盖洛夫的五部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节课下来,老师满黑板的板书,学生满满的笔记,学生只是笔记的搬运工,而不是知识的领会者。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累,但效果也不好。在课改的理念下,老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一个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在学习上能“当家作主。”。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都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  
    二、“翻转课堂”改变了对教材的使用,开拓了教师的思路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课程的体现和外化,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只要教材不变,有的老师就可以一辈子只用一本同样的教案。在课改的理念下,教材不是学生学习唯一的资料,更不是老师教学的唯一的资料。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铺垫”。该添加的,找课外知识添加;该删除的,就毫不犹豫的删掉。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更灵活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学资源也越发丰富。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与上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素材,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视频,音频,图片,音乐,甚至可以自己创作。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课内容有了期盼。课改之下,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率提高了。当然,这个必须建立在教师本身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不然,偏离了教材的主旨,在怎么“铺垫”“整合”教材都是没有用的。
    三、“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更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简单,往往以分数论英雄。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单一的分数是主要的评价标准。而且,评价多来自于“他评”,是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互评“或”自评“。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为以分数论英雄,很多差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厌学,逃学,导致不良循环。在课改的理念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一刀切“,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早课堂上不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赏识和赞许,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有动力,获得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读完此书,感触颇多,回想自己平时在课上的表现,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随着课改的进行,也许我们应该从更多方面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总有一天,我们也能“翻转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