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一月读书笔记(蒋玲)


作者:蒋玲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11月23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读《小学数学教育》有感

  指向主动建构的练习课“学历案”应用与思考——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为例。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在传统的练习课中,常常充斥大量机械重复的技能操练,回避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忽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促进学生在练习课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作者应用“小学数学学习历程案”组织教学,收到明显成效。练习课学历案重在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性地练、结构性地想、生成性地学,实现主动建构。

  一、学历案导“练”:主动建构的腾飞之翼

  当问题情境中出现多种符合条件的情况,但又不能直接判断出哪一种情况是最终答案,这时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为了确保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要做到有序列举,这是“列举”策略的基本内涵。

  学生遇到问题时,需先给小提示,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学”有方向、有路径、有碰撞,为他们主动建构提供腾飞之翼。

  二、大问题统“练”:主动建构的关键环节

  所谓大问题,就是一种开放性问题或具有多元思考方式的问题。数学学习中的大问题需要触及数学本质,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之“眼”。练习课中,运用大问题统“练”,能让学生在“练”中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引导主动建构的关键。

  三、因势促“练”:主动建构的适当进阶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顺应练习活动推进的线索,不露痕迹地展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到位。教师因势利导,以导促“练”,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主动构建的水平。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比较、反思,透过现象抓本质,在不同之间求统一,有效实现了思维的进阶。

  总之,好的数学练习课,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获得方法、累积经验,更能让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体验学习的乐趣,生发新的思维。

QQ图片20201123150029.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