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这样教
识字是朗读的基础,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因而,准确识记生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看见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去学,理解记忆效果比符号记忆效果要好,;可以通过一个带出一类,变零散记忆为系统记忆;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明天去远足》一课里,“睡”是一个笔画很多又带新偏旁的生字。如果一笔一画地去识记,学生根本记不住。但若引导学生,睡是由目和垂组成,结合动作演示去理解,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目”表示眼睛,说明“睡”和眼晴有关,“睡”的时候,眼睛怎么了呢?可以演示慢慢地“垂”下眼皮。眼皮垂下来,眼晴闭上了,就是要“睡”了。这样的方法去讲解睡这个字,生动有趣,清晰直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在这本书中明确写到了部编教材生字以三种渠道呈现:识字单元的集中识字,课文单元的随文识字,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趣味识字”里的板块识字。其实在教学时我还是按照以前循规蹈矩的方法来教学生字,在这本书中指出生字所属渠道不同,教学目标指向就不同,教学策略自然各不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教不同渠道的生字!
生字呈现的渠道不同,则其所对应的承担的学习任务则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当然所适用的教学策略也自然不同。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与今》一课中有三个带有“日”字符的生字——“暮、朝、晨”,不适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方式。这几个字如果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出现记忆偏差异致识记错误。所以教学时可以紧紧围绕“日”字符的表义作用,用课件演示三个汉字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增强对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曹爱卫老师说:“汉字是可爱的,具有图画性和故事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把所学的汉字与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融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识记生字。”如:看见“果”字,眼前便会出现满满一树的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发出诱人的芳香。看见“山”字,眼前出现高峰耸立的群山。看见“休”字,便会想到一个人累了,靠在大树旁边休息。看见“井”字,便会想到一口水井。这样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变完全打开。从儿童的学习心理出发进行识字教学,明白编者意图在识字方式上有多种样式,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近10种。蒙学识字:与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础方法,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如《天地人》《姓氏歌》《古对今》。儿歌识字:儿歌识字不仅很多孩子会喜欢,而且还比较容易记忆。如:《小青蛙》《大小多少》《动物儿歌》。看图识字:重视图文的对应关系,唤醒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加强生活运用。如:《口耳目》。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帮助他们学习低年级集中识字,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由易到难,不随意拔高,要求创设情境,尊重学生在母语环境下的基础教授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自主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