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9月读书笔记(张程铭)


作者:张程铭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9月29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感触良多,我深知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

  步入教师岗业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对于教书育人我渐渐有了新的想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上,这门课的学科特点很突出——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大部分的时间去操作计算机,除了要教会他们操作的技巧,如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的一个关键。

  首先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易集中,直接进入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课堂导入的设计上我思考良久,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对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能触发与他们的共鸣。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科学丰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同时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复制与粘贴”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会的方法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他们使用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方法效率很低,这样他们就有了求知欲,想要用更快地速度去完成课堂练习,这个时候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想到“复制粘贴”的方法,请他们起来讲述我再补充说,在这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其他的孩子也可以轻易地理解和掌握,力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传统的灌溉式教育方式会压抑他们的天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他们在熟悉和喜爱的情景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斗志又会昂扬起来,带着问题和需求去听课效果会很好,学生为了能够快速完成练习,听得自然就认真了。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课堂练习就是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我在设计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练习难度比较一般,没有全方面地去考虑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专家在这一方面指出:练习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让孩子有个技能拓展的练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水平不能简单地通过得分来衡量,而应该增加更多生活化的元素、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要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展示给同龄人,所以在评价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同学上台演示,或者让他们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充分释放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是我的缺陷,在整个课的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怎样把知识点融于课堂、过渡自然还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课,学生上课往往情绪丰富,有时会出现课堂控制不住的情况,此时我说“坐端正”,学生会说“坐坐好”,利用这种喊口号的方式,课堂纪律的把握会好很多。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各种生活化素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结构,尽一切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改善教学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