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常年在小学低年级教授语文课程,所以一直比较注重寻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前教苏教版,自从部编教材使用以来,还在无头绪地摸寻方法,偶然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感觉真是及时雨。拿到书后,只是看了吴忠豪教授和薛法根老师的序,就对曹爱卫老师的这本书如饥似渴地拜读起来。
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指导,更是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供每一个板块的实践,帮助理解运用书中所讲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是真正把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好书。读完之后,我趁热打铁,及时梳理每个板块的所得,相信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识字写字:渠道不同,教学策略不同
我对此深有感触,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就是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看偏旁,写笔顺,范写,练写,组词……这一连串的程序化教学,不仅孩子学得枯燥,自己也深感死板无趣。
因此“智·趣”识字写字教学变得尤为重要。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让每一个汉字变得鲜活起来,通过它们的样子来帮助学生识记,通过故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一个有趣的汉字到一串有趣的汉字,以一个带一串,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记忆周期也会相应地变长。
一年级“弯”是二类生字,我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说了这样一段话:“点就是一个小人,从一条横线开始出发,两竖是一条跑道,这个小点呀没按跑道跑,左边跑下,右边跑一下,结果弯弯曲曲扭来扭去,这个字就是弯。”于是孩子们回家还把这个字将给家长听,家长告诉我,这样让他们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部编教材的编排中,累计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一二年级就要认识1600个,所以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一定要有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去识字写字,这需要一线教师极大的智慧。
二、阅读:为培养阅读力而教
研究表明,9岁之前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是“学习阅读”,在此之后是“通过阅读来学习”。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在12岁之前是否养成,会决定其终身人文素养的发展水平。
书中提到,在孩子身边,所有的有阅读能力者都可以引导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无论是带着孩子读报纸的爷爷奶奶,还是读故事书的爸爸妈妈,亦或者一起看绘本的哥哥姐姐,所有亲戚、老师、朋友……只要是有阅读能力的人都是。
在课堂上,老师主要引导孩子读什么,怎么读,让孩子感受到乐趣就会成为一汪清泉滋润到孩子的一生。老师的提问引导,决定了孩子如何去思考,如果老师的问题都是像阅读理解题目一样呆板规范,缺少开放性地引导,那么孩子读书的乐趣就少了,阅读能力也必将跟不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真正培养出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口语交际:学习倾听、表达和应对
口语交际是我们一线教师经常会忽略的一个教学板块,往往按照教学目标简单完成环节就结束了。而没有理解部编教材编者们的意图,教材的编写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我们应该把口语交际贯通于整册、整学年、整个低年级来教授,每个阶段达到和完成教学的目标,实现延伸和扩充。通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完成。
四、写话:学习清楚规范的表达
所有的听说读都是为最终的写来服务的,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的,而是教人学语文的,要把人放在心里,教学不是对教材负责,是对学生负责。要让低年级的写话变得有意思又有意义是我们要思考和实践的。
在此书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回归课本,利用好课本,教材里选入的课文都是编者专家们多方考量才选取的,充分利用好教材去仿写、仿说片段和文章。
课标里一年级上册是没有写话任务的,下册是写几句话,二年级上下册只有7次,三年级习作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5次,如果在二年级没有训练到位,那么是无法完成与中年级的习作有效对接的。所以一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制造学生练笔的机会。因此,写有趣的比写有用的更值得在低年级提倡。
五、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兴趣,能带孩子走入阅读世界的是大人。不要有阅读任务,让孩子在无压力的陪伴下阅读特别重要。
在学校,老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引导完成,一种是教师示范如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感受后回家模仿、迁移。一种是通过微信群来展示实况,帮助家长们相互交流经验和启发。
读完正本书,感觉干货满满,实用性极强,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受益匪浅,获益良多。这本书一遍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反复多次的研读,才会学以致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