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中受益良多。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所思所想。
一、从教师的角度:
“品格只能由品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是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教师的劳动是尤其特殊性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之中。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交的某些知识,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实的态度。确实如此,之前因模仿老师而在网络上广受关注的学生钟美美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乃至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以人格熏陶学生,塑造学生。
二、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素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教育占主导地位。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失败而否定全部。
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源于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全身心投入课堂,依托课堂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方式,获得经验,体验情感。
三、从教学的角度: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书中第二篇和第三篇着重阐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通过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在教学中做一些尝试: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并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教师示范,点拨或引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反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努力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靠近。
第二、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就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在学生基本英语水平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培养。英语教材中最突出的便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与总结,可利用写作,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益。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开拓了我的视野,给我指明了今后提升自我,改善教学的方向。这书中的观点和方法还值得我反复的学习,品味。我将不断学习,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