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万绥小学的语文教师们在微凉的秋意中开启了又一次教研组活动。
我们跟随着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进入了韩银老师的成语故事课堂——《坐井观天》。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对话,韩老师紧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孩子们认识并区分对话,学会用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读中有侧重地学习生字词,方法多样。读中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读中进行语用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后,韩老师反思这节课,自己能利用智能交互技术,结合成语来教学。但课堂容量过大,来不及揭示寓意,复习生字词,也没有留出时间写字。
陆陈波老师和张玲丽老师都认为韩老师这节课还是可圈可点的:韩老师抓住了对话朗读的重点,生字词讲解比较深入。个别生字词的教学还值得商榷,比如“井”“沿”的教学可放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二会字不用讲太深;生字的分类组词用生字开花的形式更好,把学生呈现的资源分类,比让学生根据字义组词更容易让低年级学生接受。
郑娟玲老师也认为韩老师对学生资源的敏感度较强,能抓住学生资源,关注词语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区分“讨论”和“争论”的不同。至于课堂的时间分配,建议可以重点指导第一次对话,二三次对话采用同桌分角色朗读,不要都精讲,寓意可放到第二课时揭示。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我们更加明确,在进行语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主体性,给学生更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摄影、撰稿:全梦寒 审核:郑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