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七月份读书笔记(马武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读后感

作者:马武媛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7月10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经常听到这句话:教学重在发展孩子的思维。以前常常把教学重心放在训练孩子如何思考上来,也常常在数学的思维培养与做题训练上左右为难,搞不清楚多做作业到底能否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有时发现多做题有效果,但也常常迷茫于题海战术的无效……

      看书后明白,原来思维的发展要有一个具体的落脚点,那就是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的一个有效的载体。能力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是技能成分,即基础成分;二是技能高水平综合的心理特点。能力结构的第一部分,指明能力训练的起步,说明能力要从扎实的相关技能开始;能力的结构第二部分,指出能力的训练目标,能力是技能高水平的综合,每一种能力都由相关技能综合而成,都有其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训练形成能力的相关心理品质。能力结构的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而没有第二部分,那么训练只停留在技能上,如果只有第二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训练虽有目标,而不知从何开始,没有基础也。 比如教学12÷3=?的时候,先出示()×3=12,然后,亦步亦趋的训练相关的技能。 1,3的乘法口诀, 2,背的同时,脑子里关注着12,注意不要超过了123,得到答案。 然后,把()×3=12,变成12÷3,再来重复这样的三个步骤。重点提醒,要背除数的乘法口诀。 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孩子的除法计算技能就能有效发展,在多种技能的整合下,计算能力形成了。计算能力的形成又为孩子解决应用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最能体现一个孩子数学能力的是解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数学能力的一种应用。现实教学中,大量存在着孩子会解答某道应用问题,但是不会解释自己解题的理由,说不清楚自己的思维。对于用数学来解决应用问题的学习感到困难的孩子来说,有的时候往往是想了前面忘了后面,想了后面又忘了前面;有的学生思路展不开,没有形成足够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条件;还有的学生不会合理的取舍思考结果;更有甚者就是把题目中的两个数量随便用一种运算符号连接起来。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必须回到最最原始的地方去,那就是数学概念。 数学家华罗庚说:普于退,退到最原始的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由此可以看出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比如,现在笔者教学二年级的整数除法单元,主要知识点有四个:一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二是动手操作获得平均分的结果(过程与结果都重要),三是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四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这四个内容是彼此融合的,教学任何一块的知识都会互相牵连。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则是整数除法的两种含义。如果。概念顺利的建立了,则在以后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对于孩子正确的理解应用问题的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以思维为中心,抓概念教学,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在基本概念和技能基础上,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