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七月读书笔记 金瑶


作者:金瑶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7月07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内核。阅读作为一种学习途径,不仅是语文学科应掌握的一种能力,对其他学科也是必要的。新课标对于阅读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是有必要的。整本书的阅读一直属于课外阅读范畴,课外阅读则是与课内阅读相对应的,我们从课内学习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将之运用到课外阅读,借以扩大知识范围。地位虽然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但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有效的阅读成为我们课堂上需要落实给学生的重要部分。

  (一) 课堂的有效激趣

  名著,是课外阅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基于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阅读大部头的作品,都是一件避无可避的一件事,也是值得坚守的一件事,那如何有效引入又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呢?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接受,这种硬塞式无疑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一种扼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阅读理念的不断升级,课堂任务也悄悄发生了转变。教本只是一个引子,教师的课堂任务,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一篇课文为中心,发散出多个维度的学习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去读整本书。

  (1) 立足文本,以问促读

  小学生对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关注度最高,因此,我们可以从曲折新奇的情节下手,同时立足于文本,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选编教材交代的信息有限,整本书的信息量更大,课堂上须利用教材的不完整性进行设疑与追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被动接受课本信息转向主动获取更多的有关整本书的信息。例如在《草船借箭》中,首句便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然而,什么事让周瑜如此妒忌诸葛亮,甚至想除之而后快呢?为什么明知周瑜心怀不轨,诸葛亮按下不表,还继续与东吴合作?鲁肃为什么帮诸葛亮?诸葛亮是如何断定曹操不敢出兵?课文的结尾写到周瑜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是不是表明周瑜真的对诸葛亮心悦诚服了?后来的三气周瑜又是怎么回事?

  (2) 思维导图,构建联系。

  以情节吸引学生阅读,只是我们使用阅读策略的第一步,经典名著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更好得吸收与运用。然而过度关注情节以及人物命运走向,那学生很容易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消遣式阅读,对信息的处理仅仅停留知晓,眼到而心未到,甚至出现读完就忘的现象。其实,知识是以网络状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彼此的联系,调用知识是整块整块的操作。因此,当我们接受信息时要尽可能把相关要素建构成一个整体,以便学生调动积累的知识。而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识记,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主动阅读与思考。阅读前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例如《草船借箭》中,我会选择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为中心点,确定目标,让学生在《三国演义》选择“精读”与“略读”的相关内容。第一,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中心点,画出他们的形象,文字辅以注释,发散出的二级、三级主题可以选择典型事例、指挥过的战争、人物性格分析,进行梳理、整合。第二,周瑜与诸葛亮之间建立起联系。他们有过哪些交集?每次较量的结果如何?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

  其实,学生在梳理信息的时候,即为一种信息的输出与加工,绘制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建构完整的新体系。

  (二) 打造阅读氛围

  环境对习惯的养成无疑是巨大的,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加入阅读行列、激发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环境我们可以从三个板块去考虑,第一,充分利用课间的碎片化时间,播放《三国演义》的评书或者《百家讲坛》。通过绘声绘色的评书以及名师品评人物创设一个浓郁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那个乱火纷飞的年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课堂辩论赛、表演情景剧、课前三分钟演讲等。辩论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分角色扮演话剧;学完《草船借箭》,开展辩题《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吗?》引入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比较。让学生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让整本书成为丰富的语言材料。第三,家庭共读。学校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但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的阅读环境。如果家长也能参与共学,那对我们打造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三) 阅读策略的指引

  统编教材的中高段教材都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的提问,五年级的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的有目的地阅读,这些单元的设置,将阅读策略当作了核心目标,都指向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当学生读四大名著的经典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例如五年级上册提到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速度,这包含着联系上下文猜读,遇到不理解的跳读等阅读方法,那我们在引导学生读四大名著时也可采用这些阅读方法。教材选编的《草船借箭》是一篇白话文,然而名著多是半文半白的语言形式,很多时候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课堂上需要传递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我在教授《草船借箭》时,便借助了课本后的阅读链接——《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选段。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在下面画上横线,小组内讨论意思,再选择代表汇报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例如:文中出现了大段的《大雾垂江赋》,内容旁征博引,言辞晦涩难懂,那我们不用反复琢磨每句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一篇描写大雾降临至江面的文章。再如,借助影视资料“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片段,让学生猜测一下此时此刻周瑜的心理活动。“幸勿推却”可以借助白话文与上下文猜测意思为“请不要”。我们在教读文本时需要把阅读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学生也会更加有兴趣阅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