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教育思想史,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即融合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精华,又克服了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足,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有三方面,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人难以离开社会而独自存活。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目的使社会化,融入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人”。不仅做“社会人”,还要做特定历史社会环境的人,即做中国人。教育要使人传承中国文明、了解中国历史、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团结同胞、以自己的力量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在近代中国的特殊遭遇下,时代赋予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能承担救国救民任务的人,要求青年具有时代精神,将知识用于实践,成为具有健全身体、建设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目的反映到语文教育中来就体现了语文课程独特的德育功能。语文学科不仅传授给学生基础语文基础以及语文能力,还在情感道德价值观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上进,成为对社会负责的现代中国人。
2. “活教育”课程论
“活教育”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突破书本教育的形式僵化,脱离事实的弊端,将学生引向大自然中寻找“活教材”。这样适应了儿童生活经验与兴趣,逐渐扩大和丰富了儿童对自然以及社会的了解,使儿童获得真实亲切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自主投入到学习之中。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把儿童培养成为能够投身实践的实用型人才。在强调向自然学习的同时,“活教育”思想并不机械否定书本知识,也十分重视教材的内容。认为学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是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而这种间接经验的习得能够有效的指导实践。认为学校教育是自然社会、书本知识的辨证统一体,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贯彻中创造性的运用知识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教育”的课程论反映到语文教学之中即体现了语文课程资源的涉猎广泛,又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在教材与实践的共同作用之下发挥作用。
3. “活教育”教学论
“活教育”的教学基本原则明显受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基本教学方法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实践。只有儿童做了,才能与事物有直接接触,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过程和本质,由此产生兴趣,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发现“真的世界”,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独特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知识逻辑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经验不足,目的不明确,无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放任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中心与主体。突出教师正确引导和有效辅助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反对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批判传统教育中忽视儿童生活和主体性等弊端,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同时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补充,是一种有改造有创新的新形教育思想,对现代的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改革都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