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六月读书笔记(于清波)


作者:于清波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6月28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中小学音乐三种有效教学策略探析》读书笔记

  近年来,围绕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我们利用“小乐器”来拓宽音乐教学时间与空间,用“数字音乐”承载传统填鸭式的音乐教学内容,用“声势律动”探索多声部教学。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笔者从上述三方面出发,探析了三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乐器”进课堂,拓宽音乐学习途径

  小乐器的优点在于,体积小,便于携带,有固定音高,不仅能自主演奏还能用于交流合奏,增强学生的自信与热情,提升音乐综合素质,解决学习难点。

  课堂内,一方面可以利用小乐器巧妙地设计先导性体验活动,为歌曲新授做有效铺垫;另一方面,通过合奏,可以建立学生的听觉基础,让演唱与演奏相辅相成,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堂外,我们可以设计基于小乐器的延伸教学方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小乐器去探索更多的音乐作品。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或对熟悉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二、“声势律动”进课堂,加深音乐的审美体验

  所谓律动,就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认知。此时,音乐不是动作的伴奏,而是要用动作来阐释说明音乐。要打通音乐体验与音乐情绪表达之间的通道,实现多感官的协调统一。

  例如,可以利用“古典声势” 帮助低年段学生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借助“体态律动”以节奏渐入歌唱卡农。

  三、“数字音乐”入课堂,改进课堂教学

  数字音乐,具有编辑灵活、可视化及音响效果丰富等特点,不仅为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叠加了若干新的教学手段,更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化,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运用可视化数字图形,解决歌唱教学难点

  借助“库乐队”等软件,将音乐转化为可视化的数字图形,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一目了然,可以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

  2、运用数字音乐平台,提高欣赏教学效果

  数字音乐平台素材丰富,且聆听效果好,可以大大提高课前准备的效率,也能呈现出更佳的课堂效果。

  3、运用便捷化数字编辑,丰富创编教学

  借助数字音乐技术,把学生编创的内容通过数字图样呈现出来、演奏出来,让他们自己聆听、校对、欣赏,真正做到“我的音乐我做主”。

  富兰克林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使其能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

  六月.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