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五月读书笔记(朱玲)


作者:朱玲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1632年,《大教学论》著成。这个时代是欧洲各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崇尚科学的唯实主义思潮,一浪胜过一浪。新的思维方式日益被人们接受,然而旧的封建制度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占统治地位,夸美纽斯的出现为这一过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里程碑似的地位,无人质疑。夸美纽斯,连同他的《大教学论》,都是时代的产儿。

  然而过渡性的时代决定了人们思想的过渡性,即使是夸美纽斯,也难以避免地被时代特点束缚。所以拜读著作的同时,还要加以鉴别地理解,方能有所收获。

  本书主要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思想与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展开论述,完整且详细地构建了整个教育系统。夸美纽斯通过对前人的学习还有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使其成为理论体系,成为宝贵的财富,为后人学习借鉴。

  面对当时教育环境的封建腐败,亦深受其害的夸美纽斯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一局面。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还有经院主义的方法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改革并非易事。如何使教育的改革顺理成章?夸美纽斯借鉴了“基督”的圣光使其的出现合理而且有说服力。夸美纽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信仰并没有成为他的束缚和禁锢,相反地,他突破性地将信仰化作灯塔,指引万千群众奔向光明。

  夸美纽斯首先从宗教的角度肯定人的潜能,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除了生存,人具备别的生物所没有的——活力、感觉与理性,而这些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后通过“等级原则”告诫人们“我们虽则永远在往上爬,爬到较高的一级,但是我们仍旧往前进,绝对没有达到最高的一层”,暗示教育中学问研究的无止境。如果一个人的心思全在智慧上,那么研究便无止境。紧接着基督教中的“三重”又更进一步引出教育就是今生至永生的预备。而这个预备的过程则要做到“熟悉万物;自我约束;皈依上帝”,明智的夸美纽斯就巧妙地将这三件事转化成了“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而这条路必然要通过教育去实现。

  夸美纽斯创造性地借“自然法则”类比人类的教育过程,揭露批判了旧教育违背自然的偏差,发现了问题,从而去探索教育和教学应有的正确的理论,把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这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而且是颠覆性地变革。当然,若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讲,以自然为指导是很片面的,因为人有自然属性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部分。

  夸美纽斯先进性地给“人”下了一个操作定义,“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完整的,人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只有实现了潜能,表现出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认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着实进步的意义,相当于现代人们常说的“提高人口质量”!与此同时,夸美纽斯还用“狼孩儿”例子引证自己的想法,我不禁暗叹,现代流行的个例研究远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应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了。

timg.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