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心理学与生活》,书的第一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一个小孩的生活成长历程,他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正或者我们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到底该怎么教育的问题。比如当孩子在观看暴力影片之后,你如果对这种行为表示赞扬,那么孩子以后就会有样学样,但是如果你对这种行为严重批评,那么你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会知道我们不应该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要学的事情。生活中的心理学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东西,让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心理活动的影响与制约,懂得运用心理学管理自己,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奇妙的心理暗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帮助我们克服不良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意志。这样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就能顺利的进行和展开啦。
记得不久前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对患抑郁症的人来说,我们最不该的就是轻视他们的痛苦。 相信提起抑郁症,不少的人还会想起Kimi—乔任梁,在公众眼里那个爱笑阳光的大男孩最后却因为抑郁症离开了我们,对于很多人来说依旧是不能理解的,一个爱笑的人怎么会患抑郁症呢?通过精读这本书,我才知道有很多情绪其实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就好像自己突然记忆力下降了,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没有兴趣了……很多人忽略这些细节,也忽略了真实的自我。 这本书的第三章—我怎么了,告诉我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症状表现,同时通过不同方面让我们去发掘导致这一切的因素与解决途径,让走在抑郁或其他病症边缘的人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患病从而尽早医治。 笔者早前参加特殊学校志愿者活动时,记得每一间教室黑板上都写着: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我们从孩童成长到现如今,经历的快乐、痛苦在我们身上刻上烙印,可是尽管如此,也要相信:我们坑坑洼洼,也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 就我个人来看,这本书不是一碗心灵毒鸡汤,是了解他人与自我的一扇门。
对每个人而言,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明晰能够改变的部分和不能改变的部分,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摘自《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为一个儿童教育者,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触挺大,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家长,自己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而孩子是抑郁质。抑郁质的特点就是胆小怕事,而胆汁质又是缺乏耐心、好争论、速度快。随着孩子长大,对于孩子教育这个妈妈就有点头痛了,觉得自家孩子怎么这样,哪里都不如自己的意。长期以往,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影响。如果这个妈妈能够了解自己的特质和孩子的特质,我相信问题可以解决一大半了。当她接受孩子的慢和胆小,其实可以静下心来发现还是观察力敏锐,情绪体验深刻。我假象如果所有的家长在生孩子前就了解了自己,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都可能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