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四月读书笔记(金婷)


作者:金婷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4月20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长大后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不要阻止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给他一些“搞破坏”的机会。“放纵”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强烈,又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犯错”。家长要以正面心态面对孩子的种种“坏行为”,只要不危险,不妨碍他人利益,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尝试。

  在孩子那里,一切都是纯洁的、有趣的,“好坏”之别其实是成人的一种偏见。如果家长急于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其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压抑感还容易刺激负面情绪,让孩子出现逆反或自我封闭症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启蒙教育,呵护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

  有“儿童竞争”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

  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会扰乱孩子正常的生命秩序,导致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尼尔说“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

  病态的奋斗者,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早早停止了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的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以消灭天性为代价,他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内心虚无,只能向外寻求认可,在他人的认可中找寻存在感。】

  【将各种(竞争)规则,(社会/生活)规范强加到孩子身上,将严重干扰生命自然生长,破坏生命秩序,形成病态性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