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作为一名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这是解决一个学习内驱力的问题。所谓把思想和自尊感融为一体,就是让学生为自己的好好学习感到自豪!使学生从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学到的知识中体验到自尊! 在这一节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具体做法不一定可以让我们原本“拿来”,但他所提出的问题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把学生的智力生活和自尊感联系起来,将是所有教师永远的追求。并且在具体的做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借鉴之处。
1、教育是精细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热爱学生,细致工作。看过本篇文章之后深深佩服苏氏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入,为了让学生明确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对一个人生活成长的重要性,作者想到了将思想同学生自尊感融为一体的问题。现实中的很多老师也认识到了学生学习不努力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但不像他那样细致深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急功近利,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改变”学生思想,迫使学生“转变”做法,其效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向苏氏学习,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就范”,内心产生不竭的动力,保持学习上持久的发展。
2、教育生活化,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40分钟,教育生活化,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充分发挥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果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集体的智力生活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就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3、要无限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自尊感。让学生能在智力生活中体验到自尊、成就感,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的确是经验之谈,特别是对后进生教育,很有帮助。只要让后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融入到集体中去,每天进步一小点,这样就会走出后进的泥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以热爱学习为荣,以不爱阅读为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尊感,努力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