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我的语用教学观》读后感十二月份(郑亚花)


作者:郑亚花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0年01月06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我的语用教学观》读后感

有幸读了小语界大咖刘仁增老师编写的《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一书,我受益匪浅。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语用教学的创建;第二章,语用教学的实施;第三章,语用课例的呈现。书中对语用教学及语用作了阐述,语用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文本语言的精确把握和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以“语用”为核心,建构教学内容明朗化、课堂环节“精”“深”化、学习活动结构化、言语实践增值化的“四化”课堂,让学生在发现、感悟、模仿、类推、创造等积极语用状态下感受语言魅力,习得读写经验,生长言语智慧,提高语用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用教学”一词的核心词“语用”,主要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凭借以教材课文为主的文本和母语环境,获得言语技能;第二,运用言语技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第三,运用阅读技能自主阅读心得文本,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增长见识,丰富精神,滋养心灵,提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既然语用的作用如此,那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本书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教学策划、教学策略、教学范式、教学设计、教学课型及不同文体的教学示例为我们作了详尽的解读。

读了这本书以后,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策略中讲到的切入点的捕捉。书中用庖丁解牛及阿基米德的例子告诉大家,语文教学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选好切入点,也要像阿基米德说的一样,选好支点,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任何一门教学都面临着一个切入点的选择问题,以“语用”为核心的语用教学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切入点呢?《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一书中就明确告诉我们,词语、标点、特别的语言形式、及特别的叙述线索都是切入点选择的目标。这不禁让我想到,20174月,曾有幸跟随工作室的张海萍老师到浙江义乌参加2017年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听了吴忠豪教授等几位大家的讲座,及10节各具特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课堂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名师的课堂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他们自身的语言魅力、组织能力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往往能让听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杨霞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她的切入点就是先让学生找到关于月球的7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当然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回忆我教学这课书时,更多的是让学生观看关于月球的视频,可能当时学生很感兴趣,可回归文本时,好多问题都不能解决,看来就是我切入点的选择不够准确。再如,观摩了特等奖获得者范建健老师执教的《赶海》,更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本节课,范老师的切入点是围绕动词、叹词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教学, 通过“拾”“追”“捡”等多个动词及“啊”“哇”“咦”等多个叹词的对比使用,引导学生会读、会用动词和叹词,体会动词、叹词在文中的作用,课堂设计巧妙,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纵观所有优秀的课堂,我认为就是授课者在课前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时的案前准备充分、到位,所以才关系到课堂实施的精度和效度。课前教学设计时,切入点的合理选择,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抓强语用的功能,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是语形教学、语法教学、语义教学,而应是语用教学。语用,必将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开启语文教学新境界。而《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一书,正像浙江教育学院课程系教授汪潮老师说的:刘仁增老师的语用教学,除了他自己在实践外,他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尝试运用着。或许是教学思想的“贵族气”与“品质化”,而教学策略的“平民化”与“乡土气”,才使得他的语用教学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洋兴叹、鞭长莫及。所以,让我们在语用这条道路上,一路走来一路歌,从而提高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的课堂,花香阵阵,硕果累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