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强调教师把书教好,以教好作为学好的前提。事实上,真正要把教学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好,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好,这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教学过程──自由发展。罗杰斯提出让学生自由发展,他对“自由”有特殊的理解,认为它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内在的“个人对自己是一个显示过程的认识”,“是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作出抉择的勇气这样一种品质”。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不断释放内在能量的过程,而自由发展是实现先天能量的最好条件。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自我的理解,而不应该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那样,用安排好的各种强化去控制或塑造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并且,罗杰斯将人本主义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自我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改传统的由他人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方式,而让学习者自己对学习的目的以及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并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并负起责任,才是真正的学习。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可以分成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在初级学习中,学生主要获得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高级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涉及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可见,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质、揭示学生学习规律、指导教学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后期的工作中,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