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一月读书笔记(韩银)


作者:韩银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9年11月28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意义与知识的价值,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要学什么,而且也要认识到为什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学了有什么用等。那么怎样做到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可以从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个方面来着手。

  在莫雷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关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这一小节有一点我颇有想法,即“通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培养激发学习动机”。书中提到了“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谓问题情景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简言之,问题情景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景,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观察的学习活动中,存在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而绝大部分高中生属于力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不能及、或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的情景,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应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应(太易) 或完全不适应(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景,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 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景。

  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技术,还有一点是我平时比较不重视的,即——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书中指出“学生对学习的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帮助、情绪等,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其后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在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将成功归因与能力,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能效,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归因;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就会使学生容易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变得无助、冷漠,听之任之,破罐子破摔。”

  因此,积极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课程总目标的语文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1f79fe42d7859ae026c6667396ba7ce (1).jpg

eb5d4d4f0a85b686e079654e1dbe203.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