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一月读书笔记(于清波)


作者:于清波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让音乐课活起来》读书笔记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习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实践证明,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舍弃单调、枯燥的模式,受教育者应拥有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让音乐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值得被关注。

笔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不拘泥于一种固定模式。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玩好动,想象力丰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授《动物说话》时,可以编创优美的舞蹈动作,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学习小花猫轻巧的走路,不打扰他人。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比如,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与激情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而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塑造孩子心灵的美好,最终达到育人的作用。

三、开放音乐教学过程,拓展音乐学习空间

音乐教学的过程不是封闭、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认识与对音乐实践的辨证统一的过程,要创设广阔、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音乐可以让每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开展,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给他们探究的空间。

四、善用方法,激发互动

尽量给学生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教师对学生适当点拨和引导,激发互动,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一定要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只有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焕发活力。

十一月.png

十一月.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