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十月读书笔记(蒋玲)


作者:蒋玲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9年10月31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读《教师有效沟通的艺术》有感

  人际沟通犹如呼吸,它是生命的必需。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相识,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理解,没有沟通人与人就没有信任。特别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沟通尤为重要。教师们有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时学生爱戴你、尊重你,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你讲的话有多么深刻的道理,也不在于你有多么深厚的专业功底,而取决于你与学生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教师通过对师生沟通理论的学习,会更明确地知道,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

  作为新教师,课堂还是一个我需要磨炼的重点,而读了这本书中的第三章课堂管理中的师生沟通让我受益匪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课堂是社会的“微缩模型”,也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在这个“小社会”中,教师承担着最重要的使命——课堂教学。而课堂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能否充分发挥局部带动整体的作用,关键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就不能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更谈不上教学目的的实现了。其实,许多教师并非不想和学生做有效沟通,而是没有这方面的系统思考。而“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愿意去“理解”,并且能够用心去“理解”,你会发现课堂管理中的师生沟通似乎并不是那么令人头痛。

  课堂管理中的师生沟通是一门艺术,它既可以消弭师生之间的隔阂,实现和谐,又可以让强制与被动转化为关心与激情。想反,无效的师生沟通不但会影响课堂纪律,降低教学效率,而且会破坏师生关系。有效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的助推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无效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通常表现为沟通不能(不想沟通和不会沟通)和不平等沟通两种情况以及“静”、“乱”、“逆”三种极端的课堂状态。

  看了书本上一个案例,叫作:静,不是课堂守则。传统的教育理念常常将课堂的安静视为教师能力的表现,而教师也总是以此为荣。确实,我们的课堂需要安静——老师释疑解惑时,学生回答问题时,都需要大家的倾听,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然要求。但是,安静的课堂并非就能达到教学的高效率,并非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这种表面的安静正是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的表现。

  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读完其中一章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实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