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科普童话怎么教?

记万绥小学第七周语文教研活动

作者:郑娟玲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9年10月16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新闻剪影

  科普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课文是围绕科普知识展开故事情节。这类文章由于通俗易懂、充满趣味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学生始终停留在喜爱的层面上,把了解科学知识当作了最主要的目的,而忽视了科普文作为语文课文的价值。那么,这类课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使教学更具“语文味”?10月15日下午,万绥小学语文教研组围绕“科普童话怎么教”展开了研究。

  首先,郑亚花老师为全体语文教师呈现了一节研究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第一课时教学。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讲述了蟋蟀红头和青头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郑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分为四个板块:分享旅行经历,识记“旅”——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再读课文,理清路线图——三读课文,了解“反刍”——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听完课后,语文组老师齐聚会议室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同备课组的郑云方老师评价郑亚花老师的课板块清晰,重点突出,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落实了三个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重视低年段和中年段的衔接,逐渐从识字写字重点过渡到段落的学习,指导学生如何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段意。

  语文学科负责人郑娟玲老师也评价郑亚花老师能紧扣“科普童话”这一文体特点,科学设计学习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学生随文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尝试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路线图、结合相关词句理解科学知识,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有所获。

  最后,郑娟玲老师希望全体语文老师能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进一步明晰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注意语文要素的落实;进一步增强文体意识,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图文:郑娟玲  审核:陈卫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