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爱上一本书》这本书作者周益民 ,省特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儿童阅读推广人,普通教师一名。因此,他的所有见地、所有主张、所有经验十分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
这本书是一本经验分享之作,在书中,他厘清了好几个核心问题,如儿童阅读“是什么”、儿童阅读的“三个层面”、儿童阅读的“兴趣与特点”,儿童阅读的“内容与形态”等等。
在前言部分,作者首先阐明了他的几大观点,特别是最后一条,吸引了我的眼球:儿童的文学生活所针对的“儿童”,指的是一切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群,包括你我在内。并且,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的教师与家长,理应义无反顾地主动体验这一生活。
儿童阅读需要环境营造。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阅读者,影响着阅读的情绪、进程与效果。阅读环境分内外两个方面,即外在的物理环境和内在的心理环境。在书中,作者主要围绕书环境,向读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1.立体式的书环境。作者鼓励学校、班级、家庭要努力为孩子辟出藏书和阅读的专门空间,做好“书馆—书架—书角—书房”的阅读环境立体式建设。
2.虚拟书架。很多班级都建有图书角,陈列学生从家中带来的藏书,供全班同学借阅分享。但是,班级教室空间有限,能陈列的书籍有限,为此,我们可以建立班级虚拟书架。首先指导学生制作书目单,列出自己最想借阅给同学的五本书的信息,包括书名、体裁、作者、出版社、一句话推荐语。将书目单张贴出来供大家选择。学生选定后可向书籍主人借阅,一定时间后,统计班级书籍“人气王”,进行表彰。
3.一定的制度与规则。以书为媒介,班级可以组织建立书友小队、亲子读书会等组织,并且讨论制定相关规则,保证活动的有序和正常。另外,作者认为阅读需要留下痕迹,所有他建议学生应该有一份阅读小档案,为避免其沦为负担,表格设计相当简单,中年级,只需填写书籍的基本信息和阅读后的一句话感想。如果是低年级,还可以设计得更富于趣味,比如将表格设计成“摘星星”、“开火车”等形式。
4.“真人图书馆”。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个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是一种将人“借”给读者的活动,图书馆中不藏书,而是准备了走动的真人来供读者“借阅”。阅读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书名则是“真人图书”最想与你分享的某段经历或想法。
5.教会孩子选择书。人不能成为书的奴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前,孩子们要学会选择。作者提供了选书的三大绝招:参考法(逮住身边的大小书虫,关注他们的读书情报,听他们谈谈阅读后的感受);链接法(你已经读过的书中,如果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就看看书的作者是谁,然后赶快去找找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快读法(拿到一本新书,先看看内容简介,以此判断是不是属于自己感兴趣的范围)。
6.在书中,作者是专门面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这一条建议,将阅读作为与学生谈论、学习的话语,以自己对书的热爱带动学生对书的热情,变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且会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话结个尾:儿童阅读,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