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今天是:

网站登录

读书笔记4谈谈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用教学(郑黎燕)


作者:郑黎燕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9年06月18日  |  点击数:   |  位于栏目:首页 >>教育科研>>读书笔记

  近年来,“文体意识”成了语文教师口中的热词。什么是文体意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彰显文体意识?如何在文体意识关照下开展小学语用教学实践?这一系列问题令我感到困惑。带着这些问题,我学习了《谈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文。通过学习,我对文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略有感悟。

  一、不同文体整体感知的方式不同

  语文不同概念的给予,首先是真切的感受。文体的不同确定了教室教学中整体感知方式的不同。《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小说《呼兰河传》,但基于作者萧红协作风格特点又属于散文式文学文本。对于这样的文体,我们教学时可以抓住作者情感的主线,通过两次研读,“模仿——浇菜——除草”这三件事,使学生在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这份幸福的珍惜,这就是文章的神。而《二泉映月》则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创设情景,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乐曲对应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知道这琴声就是阿炳的心声。

  二、不同文体语言形式领悟方式不同

  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在教学时必须“执其神,感其形,悟其言”。《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冰心奶奶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这样的美文,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白兔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