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术教育的研究者》是一本福州市中学美术“谢赠生名师工作室”成果集。这本书集合了工作室成员的思考与教学实践,收集了创新教育与美术课堂实践、美术高考、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教育科研论文,予以汇编成册。这几方面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术名师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和实践进行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使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既体现了美术独特的学科特色和魅力,又集教师的经验与思考,教学与教研于一体。
本书设有四个栏目:“课程改革下的美术创新教育与课堂实践”、“美术校本课程建设”、“美术高考”以及“名师风采”。书中不仅有各位名师的教育科研论文,也有他们详细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更有名师们从教几十年来的工作感言。虽然整本书探讨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但是书中很多关于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同样出现在小学教学中,因此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一些教学工作中令人头疼的难题的具体解决策略令我跃跃欲试,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反思使我倍受启发,名师分享的自身成长经历也让我不再迷茫,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书中有一篇“美术作业 快乐完成”的文章让我特别感兴趣。文中提到初中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情况让老师们头疼不已,较多的学生不愿或不完成美术作业。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观察发现,在小学阶段低中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作业的完成度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画愿意画,比较享受画画的过程。高年级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消极应付作业,经常出现随便画画或者不能完成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合书中的观点,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1、学生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完整地学习美术课,欠缺美术基本知识、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惰性强、主动性差,经常以“不会画”“不懂画什么”或者以没带书、作业纸、笔或相关工具为由不完成作业。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不过是画画课,认不认真学无所谓。于是,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完成作业等现象就变得容易理解了。2、教师方面:有时候作业趣味性不够。学生存在差异,没有因材施教,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如何解决这个摆在每个美术教师面前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地完成美术作业?从文章中我学到了具体的应对策略:首先,师生双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快乐完成作业的基础,任何一方在课前没有做好准备,都会导致限时作业计划的落空;其次,保持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是学生快乐享受完成美术作业的永久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垫脚石,是所有学习的良好开端,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再者,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是学生快乐完成作业的重要因素;最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自觉、快乐完成作业的保证。
书中另一篇洪艳娟教师写的关于她从教二十二年的工作感言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文章中洪老师讲述了她从一名初级的合格美术教师不断朝着专家型名师的方向成长的经历,通过她的讲述,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有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心、一份执着以及创新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还是新生儿,正在蹒跚起步。我们渴望去阅读更多的好书,从中汲取所需的养分,帮助我们成长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