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用教学观》由福建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刘仁增编写。刘仁增老师在全国小语界首倡语用教学,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和教师专业发展。放眼当下,小学语文界正涌动着一股“语用热潮”,语文教学实现了由内容分析向语言学习的重大转变。但是,如何有效、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许多教师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唯语用”与“伪语用”的语文课堂屡见不鲜。刘仁增老师在本书中不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语用教学的主张、架构和运行机制,更以大量的教学实例介绍了语用课堂如何建构,语用训练如何设计,语用策略如何操作等,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实用意义。
怎样理解语文教学的实质?刘仁增老师在《我的语用教学观》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用教学,它不在对语言要素即语文知识的教学上,而在语言功能即语言交际的教学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懂得语言’‘谈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使用语言’‘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由是观之,‘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核心要义不是学习、获得‘语文知识’,而是‘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只有‘语用方法’和‘言语经验’,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能才提升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语文素养。”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供其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因此,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要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时,语文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语用”二字已成为教育“热词”,语用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学术追求,语用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理想形态。“语用”的意思是什么?“‘语用’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凭借以教材课文为主的文本和母语环境,获得言语技能;第二,运用言语技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第三,运用阅读技能自主阅读新的文本,从中获得信息,学到知识,增长见识,丰富精神,滋养心灵,提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份份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细细品读师与生的对话,就能发现其中蕴藏着名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出众的解读智慧,他们带领学生发现了文本瑰丽的景致,窥见文本之堂奥,徜徉言语之旅途,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关注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凸显语用,刘仁增老师曾说过:“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进行,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